4月15日一早,村民阿布都克日木·吾买尔和家人像往常一样,在承包的蔬菜大棚里忙碌着。3月底,他们刚刚将棚里的第一茬西葫芦采摘完毕,西红柿还有一周左右就能上市售卖,一家人沉浸在收获的喜悦中。
(资料图)
4月,新疆喀什地区莎车县恰尔巴格乡阿依库勒村,田间小道边,巴旦木花争艳,冬麦返青拔节;温室大棚里,绿菜青翠欲滴,菜苗顺藤攀岩;养殖基地里,圈舍牛羊肥壮成群;村民庭院中,窗明几净幸福洋溢,到处是欣欣向荣的景象……
拱棚白菜与蓝天遥相呼应、村落人家相映相融。克石化派驻的驻村第一书记狄龙,带领着驻村工作队成员及村“两委”成员,努力发展蔬菜种植产业,和着乡村振兴的号角声,描绘产业兴旺、生态宜居、生活富裕的秀美画卷。
“去年种植的3个大棚的蔬菜,给我带来超过5万元的收益,今年我又租了3个大棚,种了西红柿、西葫芦、豇豆等蔬菜,长得都特别好。”提起自家种的蔬菜,阿布都克日木·吾买尔很自豪。
阿布都克日木·吾买尔承包大棚种植已经有4年了,年收入实现稳定增长,是村里的致富带头人。
狄龙介绍说,村里通过党组织带领,引导群众发展设施农业,采用“师傅带徒弟、大户带散户”的模式,培养了12名“种菜带头人”和“田秀才”,让群众在白菜种植上有盼头、有收入,村子逐步发展成为白菜种植专业村,实现了群众从不敢种到抢着种的转变。
如何做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,如何打造村级产业,如何形成规模效益,如何完善产业链条,又如何拓宽销售渠道?
克石化公司驻阿依库勒村的两任第一书记联手给出了答案:通过种植白菜,让产业从无到有,让全村的老百姓真正受益,让脱贫攻坚见到实效,让乡村振兴再添“硕果”。
“2018年初,村里只有74个大棚,大家种植的蔬菜不成规模,‘一筐装不下,一车拉不满’,商户不愿收,村民的积极性也不高。”时任驻村第一书记的艾里江说,“通过带动示范,到2020年,村里的大棚增加到了475个,还增建了20个温室大棚,村民年收入从6600元增长到1.2万元。”
2021年狄龙接过了这个“白菜专业种植村”驻村第一书记的接力棒。白菜种植的规模效应初步显现,狄龙将完善产业链条、提升蔬菜价值作为了主攻方向。
两年来,村里建成了2400立方米的保鲜库,群众还积极修建了2座菜窖,并购买了起垄、铺膜机,在完善产业链条的同时,提升了蔬菜储藏能力及机械化种植水平,通过避开集中上市,提升了蔬菜价值,种植户们的“钱袋子”都鼓起来了。
“‘蔬小白’是第一书记帮我们注册的商标,是咱们村自己的品牌!”每当提起这个品牌时,阿布都克日木·吾买尔都很自豪。品牌影响力是市场认可度的标志,也是开拓市场的基础和前提。第一书记狄龙很重视产业品牌建设,通过积极考察和对接市场,借助品牌优势将村里的白菜自销至乌市九鼎市场,“白菜村”的知名度也在不断提升。
“挣了钱后,我就把家里重新装修了一遍,生活水平提高了,老婆和孩子们是最高兴的。”阿布都克日木·吾买尔种植大棚的四年间,日子过得一年比一年充实富裕。
近年来,克石化驻村工作队积极创新农业发展思路,在温室大棚经济上下功夫,积极引导村民种植大棚蔬菜,助推农村产业兴旺、农民增收,切实让温室大棚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新引擎。
作为乡里种植蔬菜的品牌先锋村,阿依库勒村在产业融合发展、进一步延长产业链、打造蔬菜深加工基地等方面也有着长期发展规划。
“目前全村共有33座温室大棚,650座大拱棚,群众增收致富的积极性被不断激发。”在谈到村级产业发展方向时狄龙说,“未来我将带领村‘两委’和工作队,积极探索推广‘基地+合作社+农户’的组织模式,促进村级农业发展由‘生产导向’向‘消费导向’转变,进一步将阿依库勒村打造成产、储、加、销一体化的‘蔬菜基地’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