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资料图)
陪考妈妈闫林娥:只为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
□ 本报记者 刘子璇
一场考试,是一个人的“战役”,也是一群人的守候。它牵动着千万家庭的期盼与祝福,也牵动着全社会的关注与关怀。
6月20日,2023年中考第一天。记者在市区长治路小学考点看到,随着考生们陆续进入考场,等候在警戒线外的家长们表情貌似波澜不惊但又极其丰富,担忧、兴奋、焦虑……各种情绪掺杂其中。上午8点30分,开考铃声正式响起,许多家长还在默默看向考场方向,不肯离开。
家住市区永宁嘉苑的闫林娥女士就是众多陪考家长中的一员。今年的中考恰逢端午,考试当天,闫林娥早早就给孩子准备了粽子,希望她能“高中”,还给准备了油糕,寓意“得高分”。“就是个心意,希望她能考出好成绩,考上理想的学校。”闫林娥不好意思地说。
坐在树荫下,闫林娥掏出手机,给记者看了看女儿的照片。进考场时,她还悄悄拍下了女儿的背影,“你看,我女儿步伐还挺轻快的,应该是没什么压力,一会快出来时我再拍一张,留个纪念……”她笑着说,“不管孩子在考场上发挥如何,考试结束后,给孩子送上几句鼓励的话,或者一个简单的拥抱,缓解一下孩子的紧张情绪,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,这就是我来陪考的意义。”
女儿上初中后,为了出行方便,闫林娥就在女儿就读的英杰中学附近租了间房子,给孩子做饭。上学的时候住在学校附近,周末的时候就回永宁嘉苑那边,“学校这边房子小点,不过也没关系,节省了接送的时间,孩子大人都方便。”
“你家孩子准备上哪所中学?”“你家孩子这几天状态怎么样,休息得好吗?”“考试这几天给孩子吃点啥好?”考场外,家长们很快形成了一个“陪考团”,三五成群地坐在一起,开启了“群聊”模式,闫林娥也很快“入团”,和大家不时聊着自家孩子的学习情况。
很快,两个半小时的时间很快过去了,第一科考试已经结束,站在门口,等候多时的闫林娥早已拿出手机,伸长脖子,专心寻找着即将走出校门的孩子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