集中式电表计量安装
【资料图】
一、电表种类形式电表按其内部结构驱动原理,可分为机械式电表和电子式电表。机械式电表根据电磁感应现象中的涡流效应来实现转盘的转动,主要由驱动部分、转动部分、制动部分和积算结构等组成。通俗讲:是电流产生电磁动能,驱动机械部件形成累计积数的装置。
电表基础信息
传统电表,常用滚轮读数作为计量刻度。市场上一般以1或0.1作为最小末位刻度,为了满足大功率、高负荷场所使用,还经常配置互感器实现电能表大电流使用需求。同时为了便于读数与抄表信息获取,液晶显示电子成为新秀登场,得到人们的青睐使用。
随着国家能源调控、科学合理分时、分段计价方式的出台,普通电表无法满足计费需求。新型峰、谷、平电表再一次升级推广。新型峰、谷、平电表除分时计费外,还可以显示电压、功率因素、某时间段计费累计、无功使用等信息,为人们计费使用提供全面、系统数据参考。
电表设计初衷是以计量、计费为前提,作为能源使用的重要数据获取装置。在满足缴费管理方面,普通电表(机械、电子)是使用后再付费的方式。因此为能源管理部门带来垫资与费用拖欠风险,产生各种类型欠费纠纷。于是人们又开发了预付费电表,避免了前述情况。预付费是以正向计量反向扣减的方式,通常在50度、30度预警提示(可调),0度自动断电。
新型物联网电表
在当今物联网盛行的背景下,物联网电表、无线远程电表慢慢渗透使用在各个领域。主要由电表计费装置、信息收发装置、后台平台系统三大部分组成。为数据采集、用量分析、异常报警与多渠道缴费等智能化产品。为人们生活、能源管理提供便捷、高效的赋能作用。
二、电表使用与选型人们在选用电表时,要结合自身负荷需求选取对应的产品,避免过流烧表与小马拉大车的情况,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,首先我们了解一下电费型号与参数信息。
电表从供电形式一般为单项电表和三项电表两种形式,其中单项电表一般用代号D表示,三项三线电表一般用S表示,三线四线电表一般用T表示。另外电表型号在功能方面也进行区分,具体见以下附图:
电表代号含义
电表选型满足单项(220V)三项(380V)的前提条件下,最核心就是电流载流量的选择。就像我们常用标称的尺寸、称重一样,大于最大刻度无法实现有效计量同时,反而对计量器具造成较大破坏影响。常用单项、三项直入式电表基本电流(最大电流)如下:
单项电表:1.5(6)A、2.5(15)A、5(40)A、10(60)A、15(60)A、20(80)A、、30(100)A
三项电表:1.5(6)A、5(20)A、10(40)A、15(60)A、20(80)A、30(100)A
计量器具作为精密器件,难免存在一定误差。在产品出厂检验时也是层层把关,其准确等级也做了一定划分,普通固定安装式电表常见有:0.2S、0.5S、0.2、0.5、1.0、2.0六种类型。防护等级一般为IP54指防尘五级、防水4级。
电表箱布线
结合前述电表种类形式,满足功率需求的前提下。在缴费形式预付费、后付费,机械式、电子式,离线式、联网式等功能需求,可结合自身需要合理择优选取。
三、电表常见接线方式电表作为能耗计量关键部件,确保计量准确需正确接入电网。常见接线方式一般为直入式和间接式两种,结合三相、单项供电电源对各类接线方式进行详细解析。(更多电表接线可私信交流探讨)
单项电表
单项直入式:
单项直入式是电表接线中最简单的一种方式,但也分为跳入式和并入式两种。打开电表接线盒会有四个接线柱即1、2、3、4。跳入式指1为进线火线,2为进线零线,3为出线火线,4为出线零线。并入式指1为进线火线、2为出线火线,3为进线零线、4为出线零线。具体看下列示意图。
并入式接线
单项互感器式:
单项互感器接线方式也有两种类型,主要为电表无连片和电表有连片式。其中有连片式:火线连接到互感器K1并联到电表的1号进线口,K1再并联火线缠绕互感器的连线,K2接零线3号口入,4号口接零线出。无连片式:K1接电表1号口,K2接电表3号口,火线接入2号口,零线接入4号口,火线缠绕互感器出来到负载。
互感器式接线
提示:单项表内的连片没有断开,K2是禁止接地的,要是表内的连接片已经拆除,那么K2应该接地。
三项电表
三项直入式:
三项四线直入式电表接线,为电源与、负载直接接入电表对应接线柱上。具体接线方法为:接线柱编号1、4、7接电源的A、B、C三相,编号2、5、8接出线A、B、C三相。编号10接电源及负载的零线,具体见附图。
三相四线直入式
三项互感器式:
当计量负荷较大采用直入式无法满足使用需求时,需采用互感器的方式。具体接线方式为:1、4、7分别接A、B、C相互感器的S1端,3、6、9分别接A、B、C相互感器的S2端,2、5、8分别接A、B、C三相电源。同时A、B、C三相电源线从互感器圆心串过,三个互感器的S2端连在一起接地。具体见附图。
三相四线互感器式
综述:通过上述对电表类型、选型与安装的详细介绍,大家应该对电表有了新的认识和了解。理论是指引、参考的前提,具备娴熟的技能还持续动手练习。